首页 > 菜品展示 > 中餐类

菜品展示
杏彩注册登录官网-早餐类 中餐类 炖汤类

探索新模式 聚焦可持续

发布时间:2024-08-12 来源:中餐类

  近年来,各地探索兴建了一批城市社区食堂及农村幸福大院(互助食堂),初衷是解决社区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后来因其“性能好价格低、食品安全有保障、口味不错”,不仅吸引了老年人,一些中小学生、上班的年轻人、社区(村)居民也前来就餐。相对便宜的价格,也导致部分食堂在收支平衡上出现困难,社区食堂怎么来实现良性发展?近期,本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老年人、经营者、从业者及有关部门,大家从政策扶持引导、监督管理、优化服务、发挥市场机制等方面,就社区食堂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四种‘食堂’我都赶上了,但现在的更有性价比。”榆中县退休干部老白今年77岁,身体硬朗。在与记者谈及“食堂”话题时,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满满的回忆和对比。从上世纪农村集体大食堂的“清汤寡水”,到外出求学后学校食堂的“千篇一律”;从单位食堂的“精致丰盛”,到今日社区食堂的“琳琅满目”,在老白的眼里,“吃食堂”是难以忘怀的经历。

  “我几乎每周要到那儿去喝三次小米粥,雷打不动!”老白说的“那儿”,是位于榆中县环城西路陇翔苑小区南门榆中县供销系统首个社区食堂。

  7月23日早晨8时许,记者在饭点遇到老白时,他正和老伴吃早餐,边吃边赞叹:“味道很好,价格又实惠,吃得放心!”记者发现,该食堂干净明亮的厨台上,小笼包、卤肉、小米粥以及各类面食小菜等琳琅满目,色香味俱全。

  他老伴说,随着年纪慢慢的变大,行动不便,做饭越来越困难,如今在社区食堂吃饭,不用自己折腾了,而且吃得很丰盛。

  “社区食堂的目标是服务好老年人,虽不同于社会化餐饮行业,但客源多元化也是社区食堂持续经营的关键。”老白认为,与社会餐饮比,社区食堂具备更强的社交属性和公益属性,周边居民对社区食堂的情感认同更强,不仅让老年人愉快就餐,还可通过此项优势,吸引周边学生群体,通过丰富经营业态,拓宽售卖渠道,打造可覆盖不同年龄段群体的服务模式。比如,以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为出发点,将用餐服务与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相结合,探索“社区食堂+”模式,不断丰富社区食堂功能,吸引更多居民参与,提高社区食堂“造血”能力。

  养老问题千头万绪,吃饭问题当数首位。如何让老年群体吃饱饭、吃好饭慢慢的变成了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建设社区食堂是一项民生工程,事关千家万户,也是对“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精神的具体实践。

  榆中县供销联社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还在社区食堂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高龄老年人,食堂提供免费的送餐服务,让他们在家中也能享受到美味的饭菜。此外,对于没时间做饭的年轻白领和寒暑期在家的小朋友,这里也成了他们解决一日三餐的理想之地。

  “要加强社区服务,提升服务功能。‘一老一小’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榆中县供销联社负责人周海燕表示,榆中县供销联社始终致力于完善社区食堂服务体系,将推进建设社区食堂作为服务群众的重要任务。

  “社区食堂的建设既要保证公益属性,又要保障自身发展。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政府不仅需要在政策、资金、经营场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支持,还需要牵头整合多方资源,引导社区食堂可持续发展。”周海燕和记者说,针对缺少经营场地的问题,一方面,政府能够最终靠整合、挖掘区属闲置房产、场地资源,为社区食堂提供合适经营场地,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另一方面,政府也可发挥政策支持引导作用,推动社会单位食堂向共享食堂转变,既保证了员工的用餐需要,也让辖区内的老年人享受到更便捷的就餐服务。

  周海燕坦言,尽管当前建设社区食堂仍面临诸多难题,但榆中县供销联社将积极为餐饮企业组织社区服务搭建平台、拓宽渠道、争取资源,努力让社会力量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助餐服务需求。

  7月25日上午,记者走进西园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项目,近一千平方米的场地宽敞明亮、布置温馨,康复区、就餐区、护理区、助洁助浴区等功能区划分清晰,几位老人在护工的带领下进行做操、理疗等活动。

  该中心是2022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设有配备护理室16间,护理型床位33张,针对辖区群众开展全托、日托、临托、助餐、助浴、助洁、助医、数智居家、家政服务以及家庭医生等业务。

  据了解,该中心自运营以来到今年6月,共计服务老人18480人次,助餐会员149人,日就餐140余人次。提供堂食、自提、外送三种就餐模式,外送率7%,随机就餐人数占比50%。人口结构上,80周岁以上日就餐老年人达45人,占比34%。“社区食堂”主要供应:炒菜米饭、杂粮馒头花卷、汤面烩菜、包子水饺馄饨和养生粥等五大类20个单品供应。

  “中心开办以来,为辖区居民提供了健康、卫生、营养的午晚餐供应以及数智居家生活照护服务,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老人们就餐、就医、照料等难题。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仍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西园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总监吴昕桐从事养老行业近10年,他和记者说,社区老年助餐服务项目要实现持续发展,中心将从多个角度努力。

  首先,中心将通过中央厨房的形式,在兼顾“长者食堂”正常供餐的同时,定制开发个性化餐食及市场化团餐供应。紧紧围绕“中心食堂+助餐点”的模式,依托社区优势资源,保障助餐点周边1.5公里配送,确保餐食配送的及时性及新鲜度。中心食堂在丰富餐品种类的同时,格外的重视食品安全的监督与管理,从原材料的挑选、进货、分拣、加工再到制作与储存都完全严格按照食药部门相关规定执行,做好食品留样及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工作。

  其次,在做好现有助餐菜品数量与餐品种类的同时,为辖区老年人群提供更多、更便捷的选择。全方面开展“养老服务+老年助餐”融合业务协同发展,通过助餐点的设立延伸开展:平价蔬菜供应、净菜配送、厨师上门、家宴制作等特色餐饮服务。

  吴昕桐特别谈到了中心即将开展的“社区数智居家”模式,他说中心根据辖区老年人居家真实的情况,结合家庭结构、经济收入、身体健康情况等综合因素,开展定制化弹性助老服务,整合社区人力资源,积极地推进邻里互助。在助餐点非供餐期间,开办不同形式的文体、知识、健康、安全宣讲活动。通过居家数智监护、安全预警和定期入户的形式,依托大数据,以居家安全预警为保障,专业医护为支撑的社区开放式数智居家照护模式,降低老年人群在家中发生意外的概率,做好老年人身边的安全和健康管家,让老人安心,让子女放心,让社区省心。

  此外,中心将在现有养老服务框架基础上,以突出居家、中心带动、连接站点的经营模式,通过“膳、康、安、娱、购、急、医”七大应用场景,充分的发挥好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综合”属性,切实将属地化、社区化助老服务落到实处。

  社区食堂不仅为众多老年人提供了可口的饭菜、便捷的就餐体验以及优质的生活照护服务,同时也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记者正常采访时了解到,如今,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开始“拥抱”养老服务行业。不少90后、00后的年轻人陪伴着老年人,正以年轻人的青春朝气悄然改变着这个行业。年轻女孩杨桂花就是这里面一位。

  杨桂花今年22岁,是一名刚毕业一年的00后。当年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杨桂花就选择了新疆职业大学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经过3年的专业学习和实习实践,她经过考核顺利来到了西园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就职。

  “我们的考核比较特殊,先是提前和她服务的老人沟通好,通过老人对她的‘故意刁难’来看看她的应变能力、说话技巧、细心程度等方面的情况如何,来确定她适不适合这份工作。”西园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总监吴昕桐向记者介绍。

  好在性格开朗、手脚麻利的杨桂花顺利通过了这项特殊的考核。这一年来,杨桂花在已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更加系统学习,如何掌握老人的心理、如何和老人沟通、养老行业的概况、有关政策法规等。

  “我现在负责中心三个半自理老人的饮食起居,不论是打扫老人房间、带老人活动、督促睡觉,我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现在我一个月休息四天,工资也不错,还是挺满意的,虽然也有累的时候,但是当我看到在我的引导下、照料下老人有所进步,这让我很有成就感。”杨桂花深有感触地说。

  从事这一行业时间并不长,但是杨桂花觉得这份职业带给自己很多变化,让自己从一个小女孩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并且从始至终保持学习热情的人。对于未来,她也是信心满满,她打算更加系统地学习老人的生理、心理知识和社会养老需求,对老人进行更专业的精细护理、康复服务和精神慰藉。

  “现在年轻人就业压力比较大,据我了解,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为老服务这个行业前景也很广阔。我庆幸个人选择了这个行业,照亮了我职业前行的道路。接下来,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坚定地在为老服务事业上走下去。”杨桂花如是说。